最新目录

心智的具身性与整体的人解析现代哲学中的具身

来源:现代哲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代以来,在笛卡尔二元论的影响下,人被以分裂的方式加以理解,思想家们和研究者们要么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感兴趣,要么从客观主义的视角将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这

近代以来,在笛卡尔二元论的影响下,人被以分裂的方式加以理解,思想家们和研究者们要么对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感兴趣,要么从客观主义的视角将人看成自然的一部分。实际上,在这种分裂的世界观中,心灵成为与身体无关的、抽象的、超越性的心灵;身体成为与心灵无关的人为概念化的身体。在流行的普遍观念中,身体就是那个物理的、化学的、生理的身体,而不是那个与“我”共存的、“我”体验着的、无需寻找而直接使用的身体。而后者正是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所提出的“现象的身体”概念。实际上,梅洛-庞蒂通过阐述身体的现象维度,旨在提供一种存在论的视角,在这一视角中,人不再是对立的、矛盾的心灵和身体之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存在。梅洛-庞蒂的这种对人的理解方式代表了现代哲学中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种超越传统二元论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以威廉·詹姆斯的“纯粹经验”、狄尔泰的“生命存在”以及海德格尔的“人之此在”观念表现出来,这些思想观念共同构成了现代哲学中的具身性思潮。

一、具身性思潮的起点:对主-客二元对立的超越

通常,最直接的最素朴的观念是将主观世界看成是我们内在的思想世界,而将那个我们直观到的外部世界视为脱离于我们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笛卡尔在近代初期对这种素朴实在论进行了认识论的批判:那个所谓的客观世界一点也没有超出我们的经验世界。尽管笛卡尔最终承认存在两个相互平行的世界,即精神的和物质的世界,使其既是客观主义的创立者也是主观主义的创立者①,但是,由于笛卡尔将全部知识的确定性建立在自身存在的基础上,又“承认‘清晰’和‘判然’(两样全是主观的)是真理的判断标准”②,因而从根本而言,笛卡尔是主观主义的。自笛卡尔之后,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成为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分流的标志。一方面,自然科学努力排除任何主观的因素,而追求全部现象背后的物理定律,世界成为依照某种理性存在的恒常之物,脱离人的主观经验的客观存在。随着自然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这种客观主义日趋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出自笛卡尔的一切哲学都偏向于把世界看成是唯有从我们对于精神的所知、通过推理才可以认识的东西,如此,所谓客观的世界不过是主观经验世界的一部分。

主-客对立的观念在近代的认识论批判中经历了一种内涵的转变,由主观经验世界与外部物理世界的对立演变为意识机能与经验内容的对立,而其中的转变更为根本地发生在对所谓 “客体”的理解上。“客体”由意指外在的物理世界演变为意指意识经验的内容。这种经验主义的立场中,意识作为一个不同于物质的实体存在的观念被抛弃了。但是在很多思想家看来,意识仍然作为事件的见证者而存在,并认为意识是具有一种内在结构的东西,这种内在结构在本质上仍是二元的,它像油彩一样具有溶剂和颜料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截然分开。而在詹姆斯看来,精神实体的观念需要被彻底地抛弃,并用纯粹经验来取代之,以排除一切形式的二元论③。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动因就是力图超越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詹姆斯用“纯粹经验”来消解这种对立。在詹姆斯看来,经验具有一种模棱两可性,“‘内’和‘外’并不是经验一来到我们这里就自带的两个特征……”④同样,“一个未分化的经验在一种语境中,扮演着一个知者的角色,在另一种不同的语境中却扮演着一个被知的东西,一个客观的‘内容’。……而且,因为它能够在两处同时表现,完全可以将它说成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⑤。

詹姆斯并非是对笛卡尔二元论思维方式进行批判的第一人,早在19世纪6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尼采和叔本华的影响下从学科关系的视角论证了传统哲学二元论思维方式的问题。狄尔泰认为,笛卡尔将当时已获得优势的自然概念发展为一种庞大的机械主义,这种机械主义认为自然这一整体内的运动量是恒定的。而笛卡尔同时又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一个单独的灵魂可以从外面在这一物质体系中产生运动。这种自相矛盾使他不得不通过上帝观念来维持二者的相互作用,这“最清晰地表明了自然的新形而上学与传统精神实体的形而上学的不可相容性”⑥。狄尔泰分析了二元论思维方式的逻辑,即,当笛卡尔以普遍的怀疑确立起自我存在的前提后,这一“生动的自我经验在充足理由原则的基础上应用于外部经验时,实体的概念就产生了”,而所谓“精神实体”不过是转回了作为实体概念起源的生动的经验⑦。因此,二元论思维方式导致了近代以来两种立场之间的尖锐争论和冲突:一种是认为自然从属于意识的先验立场,一种是将人类精神归属于自然环境的客观经验立场。狄尔泰通过将生动的自我经验或精神生活放置于生命存在之中,从而消除了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的对立,即“一个人的精神生活是精神物理学生命单位的组成部分,这种生命单位是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得到显示的形式”⑧。同时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混杂的和重叠的。因为“外在世界包含人类事实和精神意义”,而“人类、社会和历史的科学要在两方面把自然科学当作基础:第一,心理单位本身只有在生物学的帮助下才能进行研究;第二,自然是其有意识活动的中介和范围”⑨。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qikandaodu/2021/0716/429.html



上一篇: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意蕴读贺来教授马克思哲
下一篇:哲学的转向与生命美学的内涵

现代哲学投稿 | 现代哲学编辑部| 现代哲学版面费 | 现代哲学论文发表 | 现代哲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现代哲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