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哲学》期刊栏目设[06/30]
- · 《现代哲学》投稿方式[06/30]
- · 现代哲学版面费是多少[06/30]
论冰心作品爱的哲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冰心就是“纯洁”与“爱心”的旗帜。冰心漫长的一生中所有的创作,都是围绕着母爱、童真和自然几个主题,文章中往往都会反映出浓浓的爱的真谛,她的作
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中,冰心就是“纯洁”与“爱心”的旗帜。冰心漫长的一生中所有的创作,都是围绕着母爱、童真和自然几个主题,文章中往往都会反映出浓浓的爱的真谛,她的作品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中,给所有人们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帮助人们走出战乱所带来的痛苦与不安,是现代文学界,甚至所有民众心中最重要的一笔精神财富。
一、爱的呈现方式
(一)女性意识
在冰心儿时受到的教育中,传统文化对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受到儒家文化的思想教育,和母亲时刻对于她思想品质的雕琢,让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阳光的内心,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都要保持着对人们最基本的尊重,这些思想也让她形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融合了接受到的不同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泰戈尔的影响下,希望能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整个世界减少战乱。所以,她开始了创作生涯,希望能用自己作品中浓浓的爱来唤醒民众心中对于和平的追求。让人们不要再将自己的内心深陷泥沼,困于阴暗。让整个世界不再有战乱与贫穷,让流离失所的人们有自己的家,这是她一生的追求与美好的期望,她也在这样的行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冰心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奇女子,她的作品以爱为中心,也从侧面阐述中国女性的思想特点,对新中国的女性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墨守成规,她认为女性是充满奉献精神的,代表着浓缩的爱意,也体现了真正的真善美。所以她的文章中不仅仅是对爱的表达,更是对真善美的一种赞颂和发扬。他认为母爱代表的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真诚纯洁的爱,而孩童的纯真,也是她一直热爱的,都代表着每一个人初始的善良,女性与孩子在那个年代都属于弱势群体,她们内心的希望都是对和平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对于爱的哲学中的表述不仅仅是对民众起到鼓励作用,唤醒他们心中的阳光,突出的是新一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整体表现出的就是一种正能量。从人诞生开始,就已经有品格的出现,在爱的引导下逐渐成长,趋于成熟,最终成为每一个人恪守一生的道德理念。
冰心在作品中都把孩子当作上帝指引降临的天使,每一个孩子都代表着世间的纯真与美好,她非常喜欢孩子,喜欢这些刚开始绽放的花朵。《爱的现实》中对两个孩子“雏发覆额,眉目如画”的表达,给予作家学者宁静淡泊的心灵慰藉,使得作家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集。每当自己心情烦闷又或者创作毫无头绪的时候,和充满阳光、朝气与活力的孩子们进行相处,会让人心旷神怡,找到灵感。孩童世界与母性的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了。而大自然就是承载这些事物的容器,她把大自然写得美丽而神秘,像个秀色可餐的美人,让人流连忘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再多美好的景色也远不及大海的深邃。她认为海是庄严宏伟宽容的,置身大海中,让人心旷神怡。
冰心喜欢一件事物,总是非常直白并且毫不掩饰的,她对于美好事物的那种热忱、喜爱与赞赏更是无人可以望其项背。
(二)歌颂母爱
自古以来,母爱就被大多数人认可,他们认为母爱是一种宽容、伟大的存在。冰心在写作过程中,无论散文、小说、诗歌,都在歌颂母爱。
冰心的作品中,母爱贯穿了所有的思想,这些作品承载了她对母亲的怀念与感谢,帮助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让她从小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母亲在对冰心儿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帮助她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也对冰心优秀品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从小就摈弃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老旧思想,对她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对各类文学作品进行研读,为今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将她教育成了一位真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所以,她的作品中也大多都对母爱进行了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母亲深沉的爱。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母爱中散发着的人性纯真来进行赞扬与呼唤,和时常对于母亲的感恩之情与怀念,塑造了她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从她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对于母爱这种情感的推崇与毫不吝啬的赞美。
(三)理想追求
秦牧曾评价冰心的作品,清新秀丽,有深远意境,给人爱的享受。冰心作品中体现了很多的哲理思想,因为她的作品很多源自生活过程中的零碎思想,是随性创作。就像沈从文说的那般:“她没有试探……找寻到绿洲……心便自己打造出诗的王国。”冰心的作品虽然比较随意,并不追求绝对的押韵,更像是随笔,却也是真真切切将自己的突发灵感一丝一毫汇聚,成为流传后世的著名文学作品。如《繁星》中的所述,“渔船”好比前进中的人们,“红灯”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座又一座灯塔,可以在关键时候给我们指明道路,“江”则代表我们以后要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年轻人为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忽视家中亲子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的事物多了,也看透了,就要追求心灵的救赎。这也是在教导我们,不要太过于看重金钱权势,在“红灯”的指引下回归自然,回归宁静,获得心灵上的解放。
文章来源:《现代哲学》 网址: http://www.xdzxbjb.cn/qikandaodu/2021/0707/371.html
上一篇:让数学课带点哲学的味道
下一篇:对技术的哲学反思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的逻辑